人力资源市场整治“百日攻坚战”重拳出击
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打击人力资源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在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净源行动”基础上,苏州市人社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2025年9月起,在全市范围开展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整治“百日攻坚战”。
部门协同 执法联动
9月17日,苏州市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会同工业园区对唯亭劳务聚集区进行了现场突击检查,共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家,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和网络招聘业务、有无发布虚假和就业歧视类招聘信息、有无乱收费和克扣三天工资等情况。检查中发现中介机构存在证照未及时上墙,发布的招聘信息未及时更新等问题,已现场要求其整改。另外,对发现的2家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机构立案调查。9月以来,全市已累计组织10次集中整治行动。
·
行政约谈 源头治理
9月15日,苏州市人社局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主流网络招聘平台进行联合行政约谈,各部门结合职能指出平台在网络招聘方面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要求其切实履行平台审核义务。平台表示积极配合整改,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全面规范 多元监管
昆山市对中华园劳务聚集地的人力资源机构门店招聘信息发布、场所管理和制度指引公示进行全面规范。
太仓市开展“线上巡查、线下核查、全程影像记录”的三位一体网络巡查模式。利用电脑录屏软件等工具,确保电子证据的完整性与原始性。
吴江区联合属地公安加强对三里桥等人力资源聚集重点区域巡查和联合检查。
吴中区在木渎地区建立由人社、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统一调度的联动工作组,加强重要点位常态化联合巡查,现场快速处置涉劳务中介举报投诉,每日对劳务中介警情动态清零。
高新区定期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警示约谈培训,指出共性问题,突出多发问题,点明典型问题,引导机构负责人树立正确的经营价值观。
最后,苏州市人社局提醒广大求职者记住事前核实,事中留证,事后维权“三步走”。
一、事前核实“三步走”
第一步,核实劳务中介是否持有营业执照、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证照,选择合法正规、证照齐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源头避免黑中介。
第二步,面试集合地点在路边、地铁站、停车场等地,后集中上大巴车的劳务中介尤为不可信。特别是收取体检费、培训费、服装费、被褥费、押金、保险费和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住宿费,以及以申办工资卡、手机卡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专业技能证等个人证件原件的,尤其要注意。
第三步,警惕中介的口头承诺,“每小时35元”“工作半个月即可预支工资”“进厂包吃包住免押金”“享有年终奖金、留任奖金、介绍奖金、报销路费和低价购买手机”之类的承诺只要不写进正式劳动合同,一律不可信,特别要注意补贴、差价、返费的发放条件。
二、事中留证“三步走”
第一步,进厂时一定要签好劳动合同,注意合同的甲方是否是自己联系的劳务公司,甲方是否签字盖章,自己留存一份。
第二步,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明确薪资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时间,避免“工资面议”“按公司规定执行”等模糊表述,要写清小时工价或月工资、加班费的支付标准、补贴的支付条件和时间等。
第三步,看清及听清是否有扣款项,比如管理费、住宿押金等,每月留存工资条,核对是否有不合理扣款。
三、事后维权“三步走”
第一步,紧盯自己的工资是否按时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查询自己的社保是否正常申报缴纳,留存好劳动合同、补充协议、工资条等关键证据。
第二步,如果与劳务公司沟通无果,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反映,如遇诈骗拨打110报警。
第三步,提醒广大求职者,要尽量与工厂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寻求一个长期有保障的工作。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